登录|注册
  •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焦点访谈微信精选精彩书评
  • 图书中心
    图书列表教材列表新书速递专题推荐
  • 课程中心
  • 教师服务中心
    网上活动样书申请资源下载线上直播书目下载
  • 关于我们
    海外合作 招贤纳士 培训中心 招标公告 联系方式

教师服务咨询

>
  • 服务小编01: QQ
  • 服务小编02: QQ
  • 服务小编03: QQ
  • 工作日8:00-17:00在线
  • 咨询电话:010-62515631

    010-62513504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走近马克思”小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2018-05-31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一生,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


  2018年5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召开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暨“走近马克思”小丛书出版座谈会。


 


  座谈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罗文东等领导先后发表讲话,强调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副校长贺耀敏,以及来自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机构的各界代表,也从各自角度阐释了新时代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走近“千年第一思想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特邀请国内马克思主义领域知名学者撰写了“走近马克思”小丛书。


  该套小丛书第一批包括《马克思与我们》《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与世界》,分别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学明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撰写。四位作者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分别发言。


 

  

  陈先达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带有感情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观点明确、立场鲜明,将仰之弥高的情感深入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是寻找精神安慰,而是寻找人类解放和社会解放,应该把信仰安放在社会基础上。《马克思与信仰》聚焦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


 

  孙正聿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有理”,但研究马克思主义还要变成“自己的理”。他创作《马克思与我们》,正是从我们所面对的时代性问题和我们面对的人生困惑出发,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和当代价值。孙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防止学院化、庸俗化,应该“文献积累得道于心、思想积累发明于心、生活积累活化于心”。


 


  顾海良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不可以丢掉“革命”的灵魂,中国共产党贯彻革命(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化理论的推进。他还谈到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等现象,应该要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自信。《马克思与世界》注重梳理马克思思想的演进过程,并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于世界、于中国之生命力。


 


  陈学明教授认为目前学术界存在将《共产党宣言》作为符号却不敢面对内容的问题,我们需要走近马克思,领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马克思与当代中国》力图回答,中国面临进一步“强起来”的历史任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是否继续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马克思主义将如何提供思想支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当今中国具有怎样的力量等问题。


 


  “走近马克思”小丛书不仅体现了几位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强烈的担当意识、宏阔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论情怀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该套小丛书篇幅适中、文字简洁、图文并茂、论述细致入微,旨在带领每一位普通读者走近马克思、了解马克思、熟悉马克思,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感悟马克思的思想力量。


推荐新闻

热门排行

  • 关于我们

    • 人大出版社简介
    • 历史回旋曲
    • 发展进行曲
    • 未来畅想曲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
    • 人大社培训中心
    • 人大芸窗职教学苑
    • 人大芸窗数字教材
    • 中国法律应用案例网
    • 人大芸窗应试培训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点击进入天猫旗舰店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京ICP证130369号 京ICP备10054422号-1 (总)网出证(京)字第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